建科园林景观设计

保障性住房小区景观设计工作要点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3-8-23 17:00:13 来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保障性住房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居住者的实际需求,要和建筑风格相统一,要有较强的艺术感,在选择植物时应考虑植物对居住小区环境的影响,在布置建筑小品时应注意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只有做好了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提升保障性住房小区景观设计效果。

保障性住房小区景观设计

       1、空间设计
       保障性住房小区景观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在满足住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景观空间。由于保障性住房小区一般是以保障性住户为主,因此要充分考虑保障性住房小区住户的实际需求,通过合理布局满足居民不同需求的生活空间。例如在景观设计时可以考虑将儿童娱乐设施、老人休闲活动设施、运动健身设施、残疾人辅助设施等合理布局,避免出现因空间不足或过剩导致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保障性住房小区面积较小,因此要合理安排活动场地,保障性住房小区一般会结合周边的建筑布局,选择适合住户活动的场地进行规划设计。例如在保证住户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在场地周围设置环形跑道或儿童活动场地,另外由于保障性住房小区一般远离城市中心区域,因此要充分考虑市政交通的便捷性,利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和机动车道路实现人车分流。在保障性住房小区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例如可以采用老年人活动场地和儿童活动场地分开布局的方式,满足老年人和儿童的需要,在老年人活动场地中可以设置休闲座椅、健身器材、健身路径等设施,在儿童活动场地中可以设置滑梯、攀爬架等游戏设施。
       2、竖向设计
       遵循、合理地利用场地的高差竖向关系,减少土方量, 以及利用开挖土形成微地形景观与休闲坐凳设施和小品结合,形成一个个半封闭的休憩空间,使之融入自然的同时,尽量使地下室的开挖土在项目场地内最大限度的消化,避免运输费用。另外,合理组织排水方向,结合场地高差与线性排水沟及下凹式绿的的设置,达到海绵城市的先进示范效果。
       3、绿化种植设计
       保障性住房小区绿化种植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种植设计应以“绿色”的理念为先行,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空间,做大绿量。植物景观设计在竖向上强调了以乔、灌、草多层次的群落结构,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保证四季有景可看。在植物的配置上还注重了季相性,真正做到“春花、夏荫、秋叶、冬姿”,四季皆有景而各不同的境界。植物设计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根据当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良好。不要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如乔木类的香樟、杜英、杨梅、桂花、景烈白兰、银杏、广玉兰、红枫、榉树、海棠、榆树、碧桃、樱花、木槿、紫薇、红叶李、枫香等。灌木如金叶女贞、金边黄杨、红叶石楠、杜鹃、月季、红桎木、茶梅、鸢尾等。在重点区域适当运用造景桩景树,如罗汉松桩景、榆树桩景等。
       4、海绵城市设计
       4.1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沟底较周边下凹约30cm。雨水花园分为覆盖层、换填层、碎石层三部分。
       1)覆盖层
       覆盖层位于土壤表层,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并提供了适合土壤生物群生存的环境。覆盖物由碎树皮、木屑、陶粒、或者椰糠组成,不含其他杂质,如杂草种子、土、树根等,厚度为50-75mm。碎树皮推荐采用松树皮,经腐熟、粉碎(或抛光)、分级筛选、熏蒸杀虫等工序加工而成,PH值偏酸性。大小以2-4cm×5-10cm为宜,厚0.5-2cm。
       2)换填层
       换填层厚50cm,推荐换填层土壤配比:40%粗砂+40%原土+20%椰糠。粗砂和原土应该与20%不含椰壳的纯椰糠混合(按体积计算),所有的椰壳在混合前应该剔除。换填层土壤初始下渗率不小于100mm/h,TSS去除率不小于75%,有机质(%LOI)2.5%-3.5%,PH5.5-6.5.其余如N、P、COD、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削减指标应满足当地地表水环境的控制目标。除上述换填层土壤配比,可采用当地材料进行级配(如砂,土,锯末,砂,土,菌渣等),但任何换填层级配土壤需进行试验,实验数据符合相应指标后,方可换填施工。
       3)碎石层
       碎石层厚度为 40cm,上层碎石(厚10cm)粒径采用0.5-1.0cm,余下碎石层粒径采用3-5cm。碎石层内设盲管,盲管采用DN100的HDPE开槽管,遇树木或现状构筑物时可适当弯曲,就近接入溢流口或雨水井内。
       4.2 下凹式绿地
       结合场地原有地形,以简单的标高设计,在室外道路旁设置下凹式绿地排水沟,使路面(地面)高于绿地,雨水口设在绿地上,高于绿地而低于路面,经绿地蓄渗后多余的雨水排出,以天然方式处理、收集初期雨水。用以解决道路径流、雨水入渗等问题,能起到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保持地下水涵养,减少绿地浇灌用水,减少城市河湖水质污染和淤积量。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占绿地总面积的30%以上。

查看详情 + 上一条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查看详情 + 下一条 园林景观植物空间营造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