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作为近年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通过模拟自然水文循环,构建“渗、滞、蓄、净、用、排”一体化的雨水管理系统。在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中,这一理论的实践不仅能够缓解城市内涝、改善水环境,还能提升生态效益与景观价值。下面建科园林景观设计浅谈一下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重点:
1、划分植物群落
为保障园林绿化工程植物种植效果,需在种植期间使用植物群落划分技术。遵照艺术性、合理性要求分配植被,避免不同植物之间存在竞争、寄生关系。注重考虑植物向光特征、外观特征,优化植物分配计划。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确保园林绿化工程植被覆盖面积广,建造出品种丰富、生态结构稳定的植物群落。做好选苗工作,要求选择的苗木应当具有标准品种,有丰满的干枝体系以及茁壮的根系。如乔木需要有通直的树干、良好的分叉,灌木需要有良好的分支与蓬形。
2、地下管线保护与建设
分析地下管线图纸,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召开各单位收集管线资料,明确影响施工及受施工影响地下管线开挖情况。由设计部门联合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制定施工组织方案,从现状管线保护角度分析方案的可操作性及可行性。根据管线图纸摸清不同管道位置及走向,确定管线埋深与管线深度。
落实地下管线施工保护体系,由专业单位负责地下管线新建工作。要求新增给排水管线应满足雨水资源的二次利用要求,排入储水区的雨水可与植物浇灌设施、道路清扫设施连接,提升雨水资源利用率。在园林内有景观用水或喷泉用水的情况下,也可由新建排水管道将过滤后的雨水输入其中,有效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
3、设置渗透性铺装
在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环节也应铺装渗水、滞水、排水设置,实现减洪、水质净化、地下水涵养等功能。如在道路、停车场铺装设计环节使用生态透水材料,包括透水沥青、透水砖、鹅卵石等,使雨水能够顺利渗入地下,控制雨水流失现象,使铺装更加贴合环境生态。
4、增加排水系统
在海绵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过程中,排水系统应充分发挥出滞水、净水、排水与蓄水工作,设计环节也需联合高低地势、水流汇聚、植物覆盖等条件,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排水系统可分为自然排水、沟渠排水、管道排水三种方式。自然排水就是依据地形地势设置自然绿地缓坡,使雨水在下坡缓慢吸收;沟渠排水可使用生态植草沟、溪流与旱溪,在现场布置植物及砂石,达到雨水过滤、沉淀作用;管道排水就是在适宜位置设置排水口,确保雨水向低洼处汇聚,避免出现地表土冲蚀问题。在园路两侧设置植草沟,也可清除雨水中的污染物、泥沙,降低雨水流动速度,增强雨水排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