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要素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5-10-17 8:19:52 来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森林公园作为融合自然生态、休闲游憩与文化传承的复合型空间,其景观设计需以“保护优先、以人为本”为核心,统筹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四大维度,构建可持续且富有吸引力的景观体系。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要素

       1、地形与空间布局
       地形是森林公园景观的骨架,设计需基于原有地形进行优化,而非盲目改造。
       1)地形利用
       保留山体、谷地、溪流等原生地形,通过微地形改造(如缓坡草坪、浅滩湿地)增强空间层次感。例如在山谷区域设计溪流景观带,在缓坡处规划观景平台,利用地形高差打造“一步一景”的视觉体验;
       2)空间分区
       根据地形特征划分不同开放度的空间,核心保育区需保持封闭性,仅允许科研人员进入;游憩区需保持半开放性,设置步道、休息亭等设施;服务配套区(如游客中心、停车场)需相对集中,且靠近入口,减少对内部生态的干扰。
       2、植被景观
       植被是森林公园的灵魂,设计需兼顾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
       1)植物选择
       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如北方的油松、白桦,南方的香樟、楠木),搭配少量外来适生树种,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同时考虑季相变化,春季配置樱花、海棠,夏季配置紫薇、合欢,秋季配置银杏、枫树,冬季配置松柏、蜡梅,确保四季有景;
       2)种植方式
       模拟自然森林结构,采用“上层乔木+中层灌木+下层地被”的复层种植模式,提升生态效益(如固碳、涵养水源);在游步道两侧可种植低矮灌木或地被植物,避免高灌木遮挡视线;在观景节点周边可配置孤植乔木,形成视觉焦点。
       3、水文景观
       水文是森林公园的“血脉”,设计需保护原有水文系统,并打造亲水景观。
       1)生态保护
       保留天然溪流、湖泊、湿地,禁止硬化河道;在水源地周边设置生态缓冲带(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过滤污染物,保护水质;
       2)景观营造
       对现有水体进行适度改造,例如在溪流平缓段设置浅滩、石汀步,供游客亲水;在湖泊周边设置木栈道、亲水平台,搭配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营造“水映林景”的效果;对于人工水景(如小型瀑布、跌水),需确保水源来自自然循环,避免浪费水资源。
       4、游憩设施
       游憩设施是连接游客与自然的纽带,设计需“低调融入自然”。
       1)步道系统
       根据功能需求划分不同类型步道,生态步道(采用碎石、木屑铺设,仅供徒步)、观光步道(采用透水混凝土,可通行观光车)、登山步道(采用石阶,需加固边坡);步道宽度需控制在1-2米,避免过度开挖;
       2)休息设施
       休息亭、座椅需选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造型简约,与周边环境协调;休息节点需设置在观景佳处,且远离生态敏感区;
       3)科普设施
       在植物群落丰富区、地质景观区设置科普标识牌,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物种、地质成因;可设置小型科普馆或自然教室,开展森林研学活动。
       5、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需遵循“低碳、便捷、低干扰”原则:
       1)外部交通
       停车场需设置在公园入口外侧,且采用生态停车场(地面铺设植草砖,种植乔木遮荫);鼓励公共交通(如旅游专线、共享单车),减少私家车进入;
       2)内部交通
       优先发展步行、自行车、观光电瓶车等低碳交通方式,禁止机动车进入核心区域;观光车路线需沿服务配套区、主要游憩区布局,站点间距控制在500-800米,方便游客换乘。
       6、建筑与设施
       森林公园内的建筑(如游客中心、厕所、驿站)需“小体量、低高度、本土化”。
       1)造型设计
       采用坡屋顶、木结构、石墙面等乡土建筑元素,避免现代高层建筑;例如游客中心可采用“分散式布局”,拆分为多个小体量建筑,嵌入林地中,减少视觉冲击;
       2)环保设计
       建筑需符合绿色建筑标准,采用太阳能供电、雨水回收系统、自然通风采光等技术;厕所需采用生态厕所,避免污染土壤与水源。
       7、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是森林公园的“向导”,设计需清晰、生态、有文化感。
       1)功能标识
       入口标识、导览图、方向指示牌需醒目但不突兀,采用木材、石材等天然材料,字体大小适中(方便远距离识别);危险区域(如陡坡、深潭)需设置警示标识;
       2)文化标识
       在历史遗迹、古树名木、特色景观周边设置文化标识,介绍其背后的故事(如古树的年龄、传说,历史遗迹的背景),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
       8、夜景照明
       森林公园夜景设计需“极简”,避免光污染影响动植物。
       1)照明范围
       仅在入口区、服务配套区、主要步道设置照明,核心保育区、鸟类栖息地禁止照明;
       2)照明方式
       采用低亮度、暖色调(如2700K以下色温)的LED灯,且采用向下照射的方式,避免灯光直射天空或水体;步道照明可采用地埋灯,高度控制在0.3-0.5米,仅照亮步道范围。

查看详情 + 上一条 厂区景观改造设计要注意的几点
查看详情 + 下一条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