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科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审美的时代价值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4-5-15 9:46:13 来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古典园林已历经千年,经过历史的考验后,具有不可限量的生命力。无论是作为文化、生态,古典园林都是我国伟大的艺术瑰宝,需要保护与传承,未来其也一定会在继承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挥多种潜能,以新的面貌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体现新的时代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审美的时代价值

       1、东方生存智慧的积淀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意识的发展,虽然随着时代的更迭,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自身审美要求的提高不断升华、拓展,但所有的变化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在探寻与自然之间的相处关系,追求自然,追求理想生活。以当代的语言来讲,园林设计追求的是“自然的人化”、当代人们不断追求的正是“人的自然化”。自然和谐的园林空间,诗意优雅的园林意境,自由隐逸的园林文化,古典园林完整地体现了华夏民族传统而又艺术的生存智慧。“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形式特征正是这种历史变迁的里程碑,其表现出来的造型风格就是里程碑的碑文,铭刻着历史断层发展的文化内涵,同样也反映着社会的整体现象,反映着社会的变革和人类精神的变化。”园林的发展具有历史传承性,园林设计中所表现出优越的自然生态与精神文化生态相当和谐,不只是东方文脉的积淀,更对我们当代及未来有着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
       2、当代社会审美的需求
       新时代的审美主体基于社会背景对于园林有了新的审美需求,催生园林创新、赋予园林美学新的内涵。
       古典园林在当代具有文化学价值,最突出地体现在其中多处代表性园林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古典园林多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当中。园林不仅是自然的集合,也是我国历史文脉的延续,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物质精神财富。工业文明片面甚至是极端的发展导致自然异化、人性异化、精神的贫困和文化的荒芜,基于此,海德格尔提出 “诗意地栖居”,这正与中国古典园林相通,园林是中国诗性设计的美学实践,诗是园林的核心。从地形、植物、建筑、空间到天时景象,有限的园林空间不仅在外在形态上表现得如诗如画,更是融汇了无限的宇宙观,一切皆与诗相通。“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园林中的精神文化及自然帮助我们养身净气、陶冶心灵,实现诗意地栖居。
       古典园林在当代具有生态学价值,20世纪中叶开始,环境问题愈发严重,人们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诸如“自然之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协调论”等生态理念,生态学开始步入主流舞台。中国古典园林,虽然发迹于古代,却对当今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有着许多“绿色启示”。基于此,“生态园林”概念开始发展,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碰撞,使得园林在当代背景下形式不断发展、外延,从皇家园林、宗教园林、私家园林转变为城市公园、开放绿地或区域景观等,现代都市向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迈进。“大园林理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也是生态发展的必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园林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丰富的园林设计语言及设计形式也与建筑、艺术、工程、生态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人们当今追求的园林美的新愿景。在呼唤生态精神、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园林”已经成为一种生态文化符号,基于其形式美感以丰富的设计形式走出江南,走遍中国,走到世界。“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古人笔下所描绘的 “城市山林”的生态概念,在当代仍可以找到相同的意境。
       3、未来园林美学的基础
       早在1985年,李泽厚先生就提出了“如何在极其发达的大工业生产的社会里,自觉培育人类的心理时间——其中包括人与大自然的交往、融合、天人合一等等。”这具有前瞻性的短评预见了人类史上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突出地说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交往的取向,是符合于时代未来发展的趋势的。园林产生于过去,既影响当代,又指向未来。园林美学具有原创性、恒久性和可持续发展等特性。前文已有提到,大园林理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也是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丰富的园林设计语言及设计形式,园林与建筑、艺术、工程、生态等众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未来城市中,我们将会看到以新形态新内涵展现的园林。另外,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未来对园林一定有积极作用,辅助设计、辅助绘图、新材料的应用、新形式园林的出现等。在未来,随着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古典园林将以顽强的生命力在国内外继续绽放,园林依然大有可为。

查看详情 + 上一条 基于低碳理念的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
查看详情 + 下一条 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