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与建设核心技术要点详述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5-7-1 8:52:10 来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1、基于生态完整性的规划设计理念
       1)生态调查先行
       建设前全面勘查湿地地形、土壤、水文、生物多样性等本底资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精准绘制生态图谱,识别生态敏感区、关键生态节点,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设计顺应自然生态格局。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与建设核心技术要点详述

       2)生态廊道构建
       依湿地自然形态,规划生态廊道连接破碎湿地斑块,保障生物迁徙、扩散通道畅通。如沿城市河道设置带状生态廊道,两侧保留缓冲带,种植挺水、沉水植物,为鱼类、两栖类提供栖息、觅食路径,促进生态流循环。
       2、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策略
       1)明确分区原则
       遵循生态优先、功能协调、动静分区原则。将湿地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教育区、合理利用区与管理服务区。生态保育区严控人为干扰,保护原生湿地生态;恢复重建区针对受损湿地开展生态修复;科普教育区通过展示设施、解说系统传播湿地知识;合理利用区适度开发游憩项目;管理服务区保障园区运营。
       2)分区衔接优化
       注重各区间过渡带设计,采用生态缓冲、渐变式景观处理,如在生态保育区与游憩区边界设置密植灌草丛过渡带,既减少人类活动对保育区影响,又为游客营造自然过渡氛围,提升游憩体验。
       3、湿地水生态修复技术
       1)污染源头控制
       协同市政部门,加强污水管网建设,截流周边生活、工业污水,杜绝直排入湿地;推广生态农业,减少面源污染;对湿地内污染底泥,采用环保疏浚技术清理,降低内源污染负荷,为后续生态修复创造条件。
       2)水生生态系统重建
       依据湿地水质、光照、水深等条件,选种本地适生水生植物,构建挺水 - 浮水 - 沉水植物群落。如在浅水区种植荷花、菖蒲等挺水植物,净化水质、提供栖息;深水区布置苦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吸收氮磷营养盐,提升水体透明度;投放本地原生鱼类、底栖动物,完善食物链,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4、乡土植物与动物群落构建方法
       1)乡土植物筛选与配置
       调查本地乡土植物资源,优先选用耐水湿、抗污染、生态功能强品种。遵循生态位原理,乔灌草结合,构建多层次植物群落。如在湿地边缘,以垂柳、枫杨等乡土乔木为骨架,搭配木槿、紫薇等灌木,下层铺种麦冬、菖蒲等地被,形成稳定植物群落,为动物提供多样栖息空间。
       2)动物栖息地营造
       根据鸟类、两栖类、昆虫等动物习性,打造适宜栖息地。设置人工鸟巢、兽穴、昆虫旅馆,保留枯立木、浅滩、泥沼等生境,种植蜜源植物吸引传粉昆虫,投放本地鱼苗为鸟类提供食物,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

查看详情 + 上一条 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
查看详情 + 下一条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