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5-9-4 8:49:20 来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基于当前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通过打造城市园林景观来有效缓解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内涝问题、水资源短期问题等等。除此之外,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还可以彰显城市独特的审美意趣,为公众打造一个绿色、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以此来促进城市经济和环境建设的协调统一。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1、建设花园绿地
       结合数据分析可知,经过土壤、绿地系统过滤渗透的水体其内部的杂质较少。由此可知,土壤渗透还可以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而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就是要对水体进行净化和收集后再循环利用,所以可以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运用到城市花园绿地的建设过程中。
       例如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来对雨水进行收集,以国内某城市的雨水花园建设为例,由于该城市的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所以,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下,该城市的雨水花园景观多集中在城区西北方向。基于此,市政府在后期城市规划设计时在城市的西北部分别建立有三处自然景观公园,并且在每一处公园内都建设了雨水花园景观,通过在园区内部开挖多个形状各异的水坑,并在其内种满各类花草,当城市处于雨季时,水坑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形成独特的水中植物生态景观,当经过土壤一段时间的渗透作用后,水坑内部的水被全部渗透入地下,一方面对植被起到了很好的灌溉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自然的力量来收集城市雨水。除此之外,还可以建设用于衔接其他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的雨水廊道。
       2、做好园林景观道路规划
       在城市园林景观的道路设计中,也可以将其和海绵城市理论有机融合在一起。道路作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起到方便居民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例如某城市在建设城市园林景观的过程中,会隔几十米在路面两侧挖开一个缺口,该缺口可以避免路面雨水汇集,同时缺口的方向均朝向景观中的植被,使得雨水可以流入草地或者地表植被中。除此之外,该城市在铺设园林道路的时候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密集铺设法,而是采用了疏散铺设法,通过增加路面缝隙或者在地砖表面增加绿色植被点缀的方式来提高城市的雨水渗透率。
       3、水体设计
       设置前置塘、植被缓冲带等是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常用的预处理设施,将其结合造景功能设置景观水池、溪流、湿地等形成自我水循环系统,以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湿地公园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布局时应置于汇水区下游,通过管网设施将周边不透水地表产生的污染径流引入公园内进行逐步净化,处理后排放至下游水体,进而实现渗、滞、蓄、净、用、排功能。郊野公园则在保证自身雨洪排放安全外,可设置蓄水池等雨水收集设施解决自身缺水问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园林景观中不仅能够缓解城市雨洪压力,也会为城市绿地建设奠定基础。因此,景观设计师应科学地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所提出的方案在发挥城市绿地功能的同时,还应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将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践行绿色生活的一个重要保障。
       4、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也包含有多种设施,例如渗透雨的水塘、雨水涵养湿地等等,下沉式绿地也包括地势低洼的绿地,通常这种绿地低于路面大约二十厘米。下沉式绿地具有排洪减涝的作用,在降水的时候,通过对雨水的蓄积保证其尽快渗透进入地下,减少排水管道堵塞,排水缓慢的问题,同时下沉式绿地也减少了地下水资源的渗透和土壤水分的蒸发,节省绿地养护人员的劳动量和工作强度,同时也能够减少维护支出,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同时,下沉式绿地也能够从面上控制污染物排放,雨水中带有少量的污染物,通过下沉式绿地的过滤作用能够起到很好的净化效果,适当的减少污染物富集,实现从大面上降低污染物含量。在下沉式绿地中,存在大量有益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高效地降低污染物质,同时微生物也能处理植被产生的腐殖质,产生营养物质供植被吸收。下沉式绿地具有的强势净化作用为居住者的生存条件创造了良好氛围,能够净化空气和土地,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建设下沉式绿地不仅可以节省修建排污井的费用,而且在降低资金投入的同时,避免盗窃井盖现象的发生,避免影响行人安全,同时还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带来美的享受,提高居住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

查看详情 + 上一条 可持续性园林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修复的策略
查看详情 + 下一条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相关推荐】